11月26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所情报档案室党支部的15名党员代表来到未央区幸福护养院,看望李小棚老师的妻子及两个支部共同资助的孩子们。
10年的捐资助学活动,李小棚老师、李老师的妻子、需要资助的孩子是两个支部党员和职工最深切的牵挂。
10年,一路走来,有太多的回忆和感动。
2007年,情报档案室党支部响应所党委的号召,为开展第一个航天“爱心日”活动做准备。就在大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活动载体的时候,《华商报》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党支部书记的注意。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蓝田县辋川乡东杆庙村小学老师李小棚的事迹。李老师当时只是一位村小学教师,每月只有100元的工资,妻子患精神分裂症,父亲也在患病,正是家里最需要钱的时候。但他在路上捡到一位进山游客的钱包后,看到上千元钱及银行卡,他只想着尽快把钱还给失主。失主在绝望中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当时就抽出几百块钱酬谢他,但被他谢绝了,于是失主将李老师拾金不昧的事迹报给《华商报》社,经记者的深入采访,发现李老师多次放弃外出赚钱的机会,致力于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将东杆庙村20几名失学儿童组织起来,在村委会的房子里上课,一个人教一年级至五年级的所有课程,使这些大山深处失学的孩子能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支部的党员都被李小棚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也才知道在离西安这么近的地方还有这么贫困的孩子,李老师用他的行为感召了大家,大家要帮助李老师,跟他一道做些有益于贫困山区、有益于教育的事。
之后,支部书记与蓝田县教育局的有关部门联系,了解到更多有关李老师的感人事迹,她向所党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所党委的大力支持。
情报档案室支部书记专门带人去实地了解李老师的学校和教学情况,看到了已成危房的校舍,看到了临时在村委会的房子里上课的孩子们,看到了孩子们贫困的家庭情况,也看到了李老师标准的板书,看到了孩子们作文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切坚定了他们带领支部党员捐资助学的决心。
从那时开始,支部每年都会组织党员进行捐资助学活动。
2010年暑假,李老师专门从家里背了一大袋核桃,冒着酷暑来感谢大家。
2011年,情报档案室党支部继续资助贫困学生。
2012年8月,李老师在给学生们购买教科书的路上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情报档案室党支部资助贫困学生的行动并未因此而停止。同时,开始资助李老师的女儿李馨闻,这也是情报档案室党支部党员对李老师最真挚的纪念。在此之前,他们想把李馨闻作为资助对象时,李老师总是说还有更需要资助的孩子。
最近几次活动,他们选择在护养院见面,一是看望李老师的妻子,她由于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人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入住未央区幸福护养院;二是让她和女儿多一次团聚的机会。时光飞逝,初见时只有五岁的李馨闻,现在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被资助的两个孩子李馨闻和李文,在蓝田县城关中学读高一和高三,学习成绩都很好。十年来,他们资助的孩子们,有的因为患病不能继续上学,有的跟着父母远走他乡,这两个孩子能坚持学习,让他们很是欣慰。
大家非常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李馨文妈妈的生活情况,围着她们嘘寒问暖,并送上资助金和大家捐献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在得知孩子们缺少学习资料时,支部书记表示今年孩子刚刚高考完,可以把学习资料送给孩子们。
站在镜头前,孩子们有些羞涩,但孩子的妈妈很是开心。
未央区幸福护养院已开办了近20年,院长袁勤草照顾管理着整个护养院,尽心呵护着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李老师的妻子在这里也得到了周到的看护。
当天,还有陕西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来看望护养院的老人,帮助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表演节目。
幸福护养院里阳光普照,暖意浓浓。
爱心千里,行者无疆。奉献爱心,收获希望。
10年来,通过捐资助学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激励了室里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一些群众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捐资助学活动这一平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党分忧,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展示航天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每次见到这些孩子们,都鼓励他们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同时还向他们介绍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拓宽孩子们对航天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感恩社会、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看到光明和希望,同时将爱心传递下去,让他们将来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实现爱心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