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我所两个基层单位党支部的支委、党员代表带着支部党员和室里职工的一片爱心,再次来到蓝田县辋川乡西杆庙中心小学,看望一心扑在山区教育事业上的李老师和支部资助的孩子们。
   月初,两个支部联合捐资助学活动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大家捐款捐物,都想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关心和帮助。两个支部联合,捐资助学的力量更加壮大了,资助的学生也由3人增加到6人。
   驱车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蓝田县西杆庙中心小学。
   哇,好漂亮的楼房啊!拎着捐赠物品的我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有教学楼、教师楼、学生公寓、食堂、澡堂……
   几年时间,这里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

 前几年,我们去的时候还要在中途转车,换用适宜在山间行驶的小型面包车,最后一段距离需要步行前往;教室是老师贷款捐建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拥挤在一间小房子里,“混乱”程度可想而知;教学配套设施更是无从谈起……。上次我们去的时候,换到了好一点的学校,分了年级,老师也多了……,一切一切还是那么记忆犹新,但是面貌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展现出愈来愈新的气象。这一次又比以前大为改观,学生有了免费的学生公寓,不用起早贪黑的在山间奔波;有了整洁的餐厅,不必再为吃上可口、营养、卫生的饭菜而发愁;有了男女分开的澡堂,不再是那么“土里土气”;有了体育场,有了暖气……;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楼里的配套设施和市里面的小学相差无几,有很多设施是我小时候想都想不到的,比如计算机房,阅览室,试验室,乐队器材室,医务室,美术室等等,希望这些设施能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享受到与市里的孩子同等的教育。
   在大家与李老师、资助的学生和家长嘘寒问暖的时候,我抱着先睹为快的心情,迫不及待的在整个校区转了个遍,把这些新的变化统统装在相机里,带回去让大家也分享这份喜悦。
   然而,在与孩子家长的交谈中也听到了一名孩子奶奶的忧虑,看到了她银发下不易察觉的一丝忧愁,因为孩子没有母亲,仅靠父亲一人打工维持生活,老人自己体弱多病,靠每天吃药勉强维持,她担心这些拖累会使孩子无法继续完成学业。我们安慰她,一定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能帮多远帮多远,同时嘱托她要按时吃药,养好身体,照顾好孩子。
   6名被资助的孩子家里生活都很困难,对我们的捐助,家长们表示了真诚的谢意。
   我们叮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努力走出贫困,实现自己的梦想,回报社会。我们还给大一点的孩子留下了地址,告诉他们可以把平时的一些困难和想法告诉我们,经常和我们联系,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
   助学活动结束了,但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献身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孩子们在《我的理想》作文中那五彩缤纷的梦想,家长对我们助学活动虔诚的感谢,让大家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孩子既是一个家庭的寄托,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了这些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我们将继续捐资助学之路,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