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组织召开“液体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库”发布评审会,听取汇报并通过了“液体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库”。与会专家认为,本次模型库的发布,标志着我所发动机数字化设计工作从传统的单点突破,向体系化、平台化、专业化转型迈出重要一步,对支撑数字六院、推动我所数字化研发平台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面向“三高”发展要求,为支撑数字航天、数字六院建设,我所提出“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以梳理优化流程和构建发动机技术知识体系为主线,构建基于模型、流程驱动、知识推送、正向设计为特征的‘液体动力数字化研发体系’”战略目标。为稳步推进目标落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2020年10月,我所成立发动机设计仿真中心,针对我所现有仿真模型、方法存在的单点突出、成果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现状,开展设计仿真模型及工具开发。
在液体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领域,开发通用化系统仿真模型库,为分析和评估发动机特性、优化关键工作过程品质、提高发动机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有效手段。模型库开发过程中,形成了“通用化、高精度、强支撑”的开发思路:
通用化——基于统一架构,实现不同推进剂、不同循环方式仿真模型的集成。以图形化界面、拖拽式建模的方式,实现系统动力学各类常规问题的快速仿真,大幅缩短设计人员建模时间。
高精度——在继承型号研制仿真模型基础上,拓展仿真分析能力,部分领域仿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的深度与广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强支撑——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重点型号研制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高可靠和高精度仿真支撑方案论证、产品试验全过程,助力型号研制快速推进,在液体动力支撑“三高”发展征程中书写下仿真的新篇章。
“液体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库”具有以下特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梳理与提升已有知识成果,紧扣型号研发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可开展组件级到系统级的全面验证;操作界面灵活、适应性强;仿真精度与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液体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库”作为一个载体,凝结着我所多年来探索总结的核心知识,为我所数字化研发模式下数字仿真平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评审会上,六院副院长李斌高度评价了“液体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库”的重要意义,李斌指出,模型库将有力支撑“数字六院”设计仿真域与试验域的建设工作。围绕后续发展,李斌强调应全面开放、形成标准,以模型库的建立为牵引,逐步形成仿真平台体系,以数字化技术支撑液体动力的研发,进一步发展模型驱动的系统工程,构建研发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新格局,支撑数字六院建设。
所长王春民表示,模型库发布是落实王万军院长数字六院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所在自主可控数字化研发体系建设中迈出重要一步。王春民强调,要打造“管用”“好用”“必用”的模型库,围绕模型库和仿真平台形成数字化研发生态链,支撑数字六院建设,推动我国液体动力研发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