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天晴,暖意融融,所团委和科技委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新员工航天液体动力发展辩论赛顺利召开。来自设计、生产、试验单位的16位新员工代表组成四支队伍,分别围绕“基于组合动力的重复使用运载器与基于液氧煤油/液氧甲烷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哪个更优?”和“在新型发动机研发中,仿真验证与试验验证哪一个发挥作用更大?”两个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所长王春民,党委书记胡旭东,科技委主任陈炜,张蒙正、陈晖、许湘君、陈宏玉等四支辩论队导师,辩题相关单位领导与近70余名新员工一起,观看了辩论队员的精彩展示。辩论赛由科技处副处长杜飞平主持。
此次辩论赛设置了立论、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三个环节,每个辩题大约半个小时时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论点充分呈现、充分论证,16名队员在张蒙正、陈晖、许湘君、陈宏玉等四位导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三个月的准备工作,收集海量资料,提取观点论据,进行计算对比,所团委组织了三次面对面指导,将各队收集的素材与所内现状有机结合,不断打磨展示PPT和陈述方式。现场唇枪舌剑、刀光剑影,又不失幽默风趣、鲜活生动,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四位评委从立论的侧重点、论述的整体性、表达的逻辑性、论据的说服力等角度分别进行点评,对各位队员前期精心的准备和场上精彩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结合工作体会和技术发展趋势,阐述了对各辩题的看法,评委一致认为新员工不仅思维活跃、激情满满,更表现出求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碰撞中带来很多启发。
最终,在第一个辩题中,持“基于组合动力的重复使用运载器更优”的正方辩论队获胜,在第二个辩题中,持“在新型发动机研发中,试验验证发挥作用更大”的反方辩论队获胜。刘臻丽、高一凡、朱显昊、贾洁羽获得最佳辩手。王春民、胡旭东为获奖队伍颁奖,陈炜为最佳辩手颁奖。
王春民认为此次辩论赛选题紧扣工作热点,各位选手在辩论中体现了辩论队的水平、展示了年轻人昂扬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大家对航天浓厚的兴趣及对航天事业的热情,新员工的到来为我所注入了新鲜血液,希望大家把此次辩论赛当做正式入职的热身赛,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快速成长为各个岗位的骨干力量。
结合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状态,围绕各位辩手的论述,王春民针对两个辩题进行了阐述。王春民表示,可重复使用动力技术,是快速进出太空的航班化趋势对液体动力提出的需求,液氧烃火箭与组合动力各有特长、各具优势。而试验与仿真相当于硬币的正反面,在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试验与仿真需要更加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加快研制,实现高效集成、高速迭代、高集成化发展。
王春民表示,由于疫情影响,此次辩论赛是所领导与新员工第一次正式见面,形式新颖,感受很深。王春民对新员工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好航天精神。航天事业已经发展65年,一代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星空、着力攻坚克难的伟大实践中凝结形成了航天精神谱系,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我所一直是航天精神的生动践行者。身处航天大发展时代,未来遇到的问题、难题会更多,坚定理想信念就是为了昂扬的斗志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弘扬航天精神就是为了以坚强的精神支柱、坚忍不拔的毅力砥砺前行。
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目前,中国航天已经从“跟跑”“并跑”走向“并跑”“领跑”,航天液体动力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抄不来的,各位新员工应锤炼过硬作风、锻炼过硬本领,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在“领跑”中发挥重要作用,做新时代的生力军。
三是坚定投身航天事业,与时代同频共振。航天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党第二个的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员工要瞄准燃烧等重要问题,及早确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力争及早实现。
王春民表示,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辩论赛,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提炼思路和工作方法,形成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把青春和智慧挥洒到我们祖国航天事业的星辰大海里去,把精力奉献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
 与会人员为辩手的精彩表现“点赞”,大家勤于思考、敢于思索、善于思辨,比赛中“金句频出”让人印象深刻,此次活动拓宽了新员工眼界,增加了大家对航天事业、液体动力发展的认识,提升了新员工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他们充分了解我所情况,尽快融入科研生产工作,也为新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参赛队员表示,通过此次辩论,对辩题本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深深感受到导师深厚的功底和团队作战的力量。王春民所长的寄语给予大家极大的鼓舞,今后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各自的岗位有更多的历练成长与思考,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对航天强国的庄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