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联系我们 English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科研实力 技术与产品 需求发布 招聘信息
   
 
  单位新闻
  央企视野
  单位新闻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共建“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协议签署仪式
发布时间:2021-12-17关闭此页

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潘爱华,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于国斌,系统工程三司副司长孙军伟;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程志奇;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副校长郑庆华;六院院长王万军,科技委主任谭永华,副院长李斌;我所所长王春民,党委书记胡旭东,副所长李光熙;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仪式。签约仪式由胡旭东主持。


签约仪式上,王春民致欢迎辞,指出空天组合动力作为未来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实现工程应用的核心支撑,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带动性,极大地促进和引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发展;要实现空天组合动力的应用突破,需要科研院所、高校汇聚力量、协同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瞄准科技强国、航天强国战略目标,联合突破瓶颈,支撑未来发展。

签约仪式上,我所汇报了《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联合创新团队建设背景、定位、目标、组织构架、运行模式、人员与经费策划、组织管理等内容。

郑庆华与王春民签署了西安交通大学与我所共建“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协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相关领导和嘉宾上台见证并合影留念,王万军代表航天六院向西安交通大学赠送了重型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模型。

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将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以及空天组合动力长远发展规划,发挥双方优势,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创新能力,攻克技术难关,努力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共同促进我国空天事业的发展,走出一条航天骨干企业和高等院校深入合作的又快又好的新路。

潘爱华表示,这次组建联合创新团队是两个优势单位合作的实质性推进,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产学研融合和科技体系创新;国防军工高端人才培养是发展的重点,联合创新团队作为联合培养人才的载体,有助于更多人服务于国防军工行业。后续实施阶段的工作要落到实处,希望这次合作可以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示范。

程志奇对联合创新团队协议签署表示祝贺,指出联合创新平台建设是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具有广阔的前景,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全力支持并做好联合创新团队发展的服务工作。

王树国指出,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卓越人才工程,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联合培养人才,学校也必将全力支持。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只有攻克了关键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做好联合创新团队工作具有示范性意义。组建联合创新团队也是一种创新,是实现重大发展、支撑国家大战略、培养人才报效祖国的一个好途径,双方这方面规划相同,目标一致。
李应红指出,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组建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符合国家重大需求,是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后续可以考虑将空天往返先进推进创新中心纳入陕西空天动力重点实验室,推进空天组合动力发展。

王万军指出,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我院重要的人才引进目标院校和科研技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历史悠久,有力推动了优势互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技术创新,这次深入合作,整合了双方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力与技术特长,对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培育空天组合动力领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王万军对联合创新团队的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要紧扣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以及空天动力长远发展规划,集智聚能共谋发展,争取尽快取得重大成果突破;二是要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研究和专业齐全的优势,发挥航天六院工程技术的优势,强强联合,引领创新;三是要做好创新工作,解决问题,求同存异,在实践中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四是要加大人才交流和培养工作战略合作。航天六院将从人员、资金、项目等方面全力支持创新团队建设,要加强高层对话和交流机制,发挥出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高端人才培养。

 

标签:
上一条:6亿元!我所源动力公司三方签约! 下一条:续写史诗!中国长征火箭实现400次发射
单位概况  |   企业文化  |   单位新闻  |   科研实力  |   技术与产品  |   需求发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English
Copyright © 2023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航天基地飞天路289号   备案号:陕ICP备12011645号-1